以下是机械传递窗与电子传递窗的核心区别及特性对比,依据工作原理、功能特性和应用场景综合整理:
🔧 机械传递窗
-
互锁原理
- 通过机械结构(如杠杆、锁定销、弹簧)实现物理互锁,无需电力支持。
- 操作逻辑:当一扇门开启时,另一扇门被机械装置强制锁死,须完全关闭后才能开启另一侧门。
-
核心优势
- 稳定性高:无电子元件,抗干扰能力强,断电仍可正常工作;
- 成本低廉:结构简单,维护费用低;
- 环境适应性强:适用于高温、高湿或电磁敏感区域。
-
局限性
- 功能单一:缺乏智能提示(如指示灯)、安全认证等功能;
- 安装限制:需严格校准机械部件位置,灵活性较低。
⚡ 电子传递窗
-
互锁原理
- 依赖集成电路、电磁锁及传感器实现电子互锁,需持续供电。
- 操作逻辑:开门时触发感应器,通过指示灯(红灯禁开/绿灯可开)及电磁锁动态控制双门状态。
-
核心优势
- 智能控制:支持自动化管理(如权限识别、传递记录);
- 安全性高:可集成生物识别(指纹、人脸),防止非法操作;
- 扩展性强:兼容紫外线杀菌、风淋净化、对讲系统等模块。
-
局限性
- 依赖电力:断电时功能失效(部分型号配备应急机制);
- 成本较高:电子元件及维护费用显著高于机械型。
🔍 关键对比总结
特性 |
机械传递窗 |
电子传递窗 |
互锁方式 |
纯机械结构 |
电子电路控制 |
电力依赖 |
无需供电 |
需持续供电 |
安全等级 |
基础防护 |
支持加密与生物认证 |
附加功能 |
可选紫外线灯 |
支持风淋、智能感应、杀菌 |
适用场景 |
普通洁净车间、仓储 |
医院手术室、生物实验室 |
典型成本 |
低(¥1,000–3,000) |
高(¥5,000–20,000+) |
🏥 应用建议
- 优先选择机械型:预算有限、环境稳定且无需智能管理的场景(如食品包装车间、仓库过渡区);
- 优先选择电子型:高安全洁净环境(如PCR实验室、无菌制药间)、需追溯传递记录或集成净化系统的场所。
注:两者均需符合《RFJ001-2018》人防设备标准,医疗机构选用时建议符合GMP认证要求。